最新!國藥監公布8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均為染發類
對違法產品追根溯源。
10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8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通告。C2CC傳媒&新妝資訊了解到,該批次不合格化妝品涉及福建、西藏、云南、黑龍江、山東、河北、安徽、海南、陜西、新疆、廣東、內蒙古、湖南等22個?。ㄖ陛犑?、自治區)。其中,西藏、黑龍江、河北、海南、陜西、山東等地區尤甚。
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標簽標識、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禁用原料?!氨交谆吝蜻辈缓细駭盗繛?5批次。染發類市場依舊亂象不止。
超限量添加染發劑
通告顯示,在2021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工作中,經福建省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等單位檢驗,標示為廣州市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尊榮染膏-自然黑等82批次化妝品不合格。產品標簽上標示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否認生產過上述產品。
根據附件《8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信息》,8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均為染發膏、染發水等染發類產品。其中,廣州市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備案、生產的6批次尊榮染膏,標簽標識不合格。
如,被檢出標簽未標識的染發劑:苯基甲基吡唑啉酮;檢出批件未標識的染發劑:苯基甲基吡唑啉酮;檢出批件及標簽未標識的染發劑:2,6-二氨基吡啶、N,N-雙(2-羥乙基)對苯二胺硫酸鹽、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等問題。
廣州真知麗化妝品有限公司注冊備案的6批次真知麗染發膏也是被檢出標簽標識不合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超霸美發用具、新疆和田市名剪軒染燙吧、河北故城縣鄭口佰尚美發用品經銷處、海南文昌文城雙梅美容美發中心、洋浦靚點專業美發等單位被抽樣。
廣州市梵高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月月愛染發水、以及凡高染發膏等3批次被檢出“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不合格,檢驗結果都高于0.5%。廣州市白云玉潔化妝品廠生產的英歌染發膏,廣州市彩運來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盛彩源染發膏(SCY 200419)的“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使用量分別為0.93%、0.85%。廣州市新霸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5批次新派染發膏中,有4批次被檢出“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不合格,2批次檢驗結果為1.1%。
國家藥監局官網資料顯示,苯基甲基吡唑啉酮是化妝品準用染發劑之一,其在染發產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25%(苯基甲基吡唑啉酮含量占染發劑與氧化劑質量之和的比例)。此次被通告的部分不合格染發類產品被檢出超限量使用苯基甲基吡唑啉酮,這些產品中苯基甲基吡唑啉酮含量集中在0.3%-1.1%之間。
廣州市白云區維她麗精細化工廠的維她麗染發膏(自然黑202101WTL)被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檢出禁用原料“鄰氨基苯酚”的使用量為0.2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廣州市景紅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6批次景紅達染發膏因“標簽標識”不合格“榜上有名”,包括廣州市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內,這兩家公司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榜”。早在2020年12月中旬,他們已被國家藥監局點名(詳細報道可點擊:《今天109批次化妝品被國家藥監局點名,染發品類成重災區!》)。
亂象中孕育新藍海
近年來,從國家藥監局發布的不合格化妝品通告中可以看到,染發類產品已成重災區,同時也成為了被監管重地。不論從最近的82批次還是從去年年底的109批次不合格化妝品看來,這些染發類產品基本生產于廣東省。廣東省作為全國化妝品企業聚集地,在凈化化妝品市場的力度上應更加強硬,才能不拖高質量發展的后腿。
從另一角度看,染發市場的亂象頻出,也折射出這市場還隱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需要真正的高質量產品去滿足新消費需求。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的升級和美麗經濟的發展,助攻顏值的染發儼然已成為人們的時尚選擇,越來越受到年輕人以及中老年人的青睞。
據艾媒咨詢數據,2019年染發市場規模同比增長80%至135億元,2020年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35%高增速,擴張至182億元。如今,國內消費者的染發頻率頻率高達2.9次。
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于染發的關注度更高了,DIY染發的熱情也隨之上漲。小C身邊的不少朋友以及家人,也經常網購染發產品在家里自行染發。
在家DIY染發,首先都要考慮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在操作便利上,最近幾年的泡泡染發劑降低了消費者的染發門檻,使用涂抹非常方便,用洗頭的手法就能染發。消費者自己一個人揉搓即可完成。
另根據CBNData《2020染發安全趨勢報告》顯示:染發劑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費者非常關注的話題。60%的消費者將安全配方列為選購安全染發產品的首要因素。時下流行的護發染—護發和染發同時進行。因染發帶來的頭發損傷是消費者的一大擔憂,添加護發成分是消費者選購安全染發產品的第二大因素。
41%的消費者認為,染發產品的刺鼻氣味會引起他們對染發安全的擔憂。染發產品氣味成為線上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推動著具有溫和芳香氣味的染發產品增長。
盡管消費需求更加細分也更加高標準,但是從國藥監近年來公布的不合格化妝品批次來看,染發類產品的不合格率依舊很高。
除了中小企業的中小品牌,國際品牌也不能幸免。今年8月,漢高股份因旗下施華蔻染發品檢出未獲批染發劑而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33.18萬元。
顯然,隨著《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及《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的相繼落地,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染發類產品,都將迎來最強監管。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片和內容來自于網絡,該引用和轉載內容僅供讀者閱讀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擁有,若涉及引用和轉載內容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侵權可刪)。